
半月谈评迪士尼玩偶销售争议:尊重消费者,才是企业的“流量密码”
最近,“粉丝”连夜聚集抢购上海迪士尼玩偶成为热点事件。12月29日凌晨,上海气温降至冰点,迪士尼度假区门前却排起了数千人的长队。究其缘由,是迪士尼将从这天起线下售卖“2021达菲和朋友们圣诞系列商品”库存。该系列商品拥有极高人气,之前采用线上报名抽签+线下购买的方式,此次突然放出剩余库存,普通游客可以排队购买,一瞬间点燃了粉丝们的热情。线下售卖,先到先得,排队成为了唯一选择。
现场人士拍摄的视频显示,29日早上,迪士尼一开门,彻夜排队的人群便狂奔向商店,现场一度混乱不堪。
近段时间以来,这已经不是迪士尼第一次因为玩偶营销而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。
回看最近的这次事件,消费者顶着凛冽寒风长时间露天排队,并暴露在疫情风险下,不能全由一句“非理性消费”来背锅。有专家指出,产品发售方从产品生产、营销方式到园区管理,都有需要改进和反思的地方。这也提醒我们,任何企业从事经营行为,必须考虑“外溢”的社会效应,应当避免“饥饿营销”之嫌。
正如不少网民所提醒的,此类事件,极易导致疫情传播风险、聚集踩踏风险,以及其他公共安全风险。事实上,上海早在12月初即发布指导意见,要求年终聚集性活动“非必要不举办,能取消就取消”,确需举办的,要制定完善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,确保相关防控措施落实到位。全国多地发生的案例已经证明,任何的松懈,都有可能导致疫情反复。在这个被疫情笼罩的寒冬,尽量减少可能引发人员聚集的活动,是每一个人、每一个企业、每一个机构当有的自觉、当尽的责任。
此前,对于圣诞系列等限定款人气商品,迪士尼采取线上报名抽签+线下购买方式,中签者在指定日期、时间段内前往迪士尼小镇排队购得。在疫情防控背景下,这种销售方式能有效避免人群聚集,应当予以坚持。突然改为线下销售,如果又缺乏充分、有效的应对预案,便有极大概率造成“黄牛”奇货可居、扰乱市场的局面。看似火热的营销效应,实际付出了消费者利益受损、社会成本增大的代价,也透支了企业的信誉。
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,法治和公序是企业的底线。玩偶营销,不能让消费者成为“玩偶”。仅靠流量维持的偶像往往容易“翻车”,不论主观也好、无意也好,如果放任扰乱市场秩序和交易公平的行为,再“火”的IP,也只是转瞬即逝的烟火。
半月谈评论员 吴振东
[超站]友情链接:
四季很好,只要有你,文娱排行榜:https://www.yaopaiming.com/
关注数据与安全,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:https://www.ijiandao.com/

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
- 1 习近平同新加坡总统互致贺电 7904245
- 2 一家三口国庆节开2架飞机回老家 7808012
- 3 兵马俑景区只见人头不见俑 7713516
- 4 “一箭穿云”链动星辰大海 7619234
- 5 于东来面试刑释人员视频曝光 7520234
- 6 “全网最爱发钱的老板”又要发红包 7423833
- 7 肯德基保密54年的炸鸡配方将公开 7332346
- 8 假期医院肛肠科就诊人数激增 7233609
- 9 “毛孩子”或成商场新流量密码 7143580
- 10 郑钦文退出武网 7040927